求道来时路

关于本人:

自号“甲木于东”,专注于研究传统国学文化,风水择吉,命理术数,尤其是子平八字。师从粤西当地名师林老前辈。日常所思,偶有所得,便打算写下来,若遇有缘的朋友,可共同探讨。

关于传统国学文化,这是我的第1篇原创文章。

以下正文:

我生于八十年代的粤西,一个三面环山的村落里。村民习惯在孩子出生之后,找算命先生,报上生辰八字,为孩子算命。

我很小的时候,也看到了那张关于自己八字的批语,大意是“聪慧,学业有成。青中年运程一般,晚景顺遂。大忌水。”

因为这一句“大忌水”,我曾在炎夏的河里洗澡之后被母亲用竹鞭打到浑身是痕。她怕我淹死在河里。

后来我也知道了为我批命的先生,正是村里的一位老人。如今我成为了他的徒孙,他是我的师祖。但我没能在他生前亲口叫他一声“师祖”。我真正踏上这条路的时间,并不算太早。少时聪慧而学业有成,自然心思并不在此。待到青中年“运程一般”时蓦然回首,那张写着我八字批语的纸早已泛黄,师祖也已然仙去太久。

师祖很穷,无儿无女,但有一个老伴。他家在村子的偏僻角落,为两间很低矮的小瓦屋。屋前竹篱笆围着不大的菜园子,种着青菜,还有几棵果树,常年都结果。

那时候,我家里也很穷。我家虽有略大的瓦屋,但位置却要更偏僻,得从师祖门前路过,再往里走上一段石路,穿过一片竹林后才能到达。

上学前,几个小伙伴经常溜进师祖的院子里摘果子。师祖看到我们也从来不赶。

他个子不高,须发皆白,永远是和蔼可亲的模样。

经常有各色人等出现在他院子里。小伙伴们喜欢爬上树玩耍,偶尔也会坐在门槛上听师祖和来客说话。从凉风吹面不寒,到蝉噪林静,到山红叶黄,到水冰天冻,四时流转不停,我们几个小伙伴渐渐能把子丑寅卯,大安流连等倒背如流。

我们几个都曾在师祖闲暇时,缠着他讲解自己的八字。

我也曾追问过,我是不是这个村里最聪明的,我是不是会读完高中又读中专(年幼时不懂,只知道拜神时大家都是这么念:保佑孩子读完高中读中专。可怜那时候我们村里没有人读过大学,所以连拜神也不敢奢望能有大学读。),我中年运程一般是怎么了,我晚年会有很多钱么……

师祖微笑地看着我,他曾细细解答我的每一个问题。

“你很聪慧。”最后,他说。

但他的话明显没有说完,我看得到他眼神深邃,多年以后才读懂。

常来师祖院子里的,有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,长的高大壮实,不怒自威,气质与师祖完全不同。常常他前脚还没有踏进院子,但我已经感受到他的气场。

此人便是我现在的师傅。

师傅也是村里人,当时主业是卖猪肉。鉴于他的气场较强大,我那时候并不很喜欢他,实话说是有点怕他。

有一次见他跟师祖发生争执,原因不明,大概意思是有些事情不可为,但师祖执意为之。

不久后,师祖就病倒了,而且一病就是几年。加上年纪也大了,腿脚不便,此后便是常卧床难起。

在他病倒之后,我们几个小伙伴陆续上学去了,到他院子里玩耍的次数也少了。

他的院子,此前还常有客人来拜访,但渐渐就变得门可罗雀,唯有那一院青菜仍然郁郁葱葱,果树时常开花。

我的师傅(当时还没有拜师,只是普通村民的关系),时常会留着一刀很靓的猪肉,在我们放学的时候,大声招呼我们,让我们带过去给师祖。

便是如今,我们几个小伙伴偶尔谈论起来,每个人都记得这些事情。带猪肉或米给师祖,师祖必然会叫我们摘果子吃,时不时还会有一点糖果拿出来给我们。

可是此景不长,师祖最终在某一天夜里仙去了。他老伴在几年之后也仙去了。剩下那个院子,青菜地里渐渐长满野草,果树的花仍然在开,但稀稀落落,再也不似此前。

后来,我们家已经搬到了村里的另一角。我们几个小伙伴,各自在学业、工作、婚姻里,被生活裹挟着往前一路奔跑,已很久没有聚在一起。

多年后,师祖那个屋子,早已经崩塌,篱笆也腐败消失,原地只剩下疯长的草木,杂乱无章。

但那里永远承载着我的记忆,关于我的梦,我的道,它是最初的启蒙。

我们几个小伙伴,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命运之旅。

有的因为家庭贫困,不得不放弃学业,早早踏入社会,结婚生子;

有的学业上意气风发,读完了高中,并没有再读中专,而是走进了大学;

有的毕业之后,感情之路比较波折,一句“情深缘薄”,却是师祖在三十多年前道尽了她如今的心酸;

有的辗转于各地,事业发展却未如人意,有心往前,却如被无形之网束缚;

还有的事业顺利,渐成财大气粗之势;

……

到后来,我细细审视自己的前半生,有惆怅,也有幡然醒悟。

终于在某一天,我迈出了那一步。

我的师傅,他早已不再卖猪肉,他风水择吉八字六壬均精,早已名扬当地。如今他虽年约七十,但中气十足,唯一不变的是那不怒自威的气质,即便是如今,我也仍然能清晰感受到这气场。

他有徒弟若干,我是其中一个。

拜师者,有为名,为利,为权,为术,为道,不一而足,而能学成者最后必然寥寥。

初时,我困于术的追求。

尤记得师傅曾为某病重者批过,断其过不了当年八月十五,确实是在十五日之前的几小时去了。但我之批断,多批到年而已,远未能到达如师傅这般精细精确的地步。

就这一个“精细”,困扰我良久。

看得出我钻进牛角里,止步不前,师傅以一句话点醒了我:“你到底是求道,还是求术?”

我也心里千百次问自己。

有道无术,术尚可求也;有术无道,止于术。

我一直都明白,我有师傅,有师门,但我们这种仍然是尘世里的一介散修。

这一路走来,心渐虔诚,神益孤独。

每当我看着前路如迷雾,我总会想起年幼时,坐在师祖的门槛上,吃着番桃子,听着师祖在屋子里说:“你是甲木生于……”,又或者说:“并非空亡,不必惊慌……”

从懵懵懂懂到迈出数步,四十余年弹指一挥间,人生已过半,我的确走出了自己的人生曲线。

但回首那一张四十余年前写下的批命,如今的曲线与那批语,分明是严丝紧扣,步步重合。

无论当初是怀着怎样的憧憬,如今又带着怎样的理想或使命,现实它只给了我一个四十年前的答案。

这,就是我求道的来时之路。

此后,尽管岁月漫长。


关于甲木于东

自号甲木于东。粤西人。 热爱传统国学文化,长期钻研命理八字,择吉,风水,术数等。 微信交流:jiamuyudong。(请注明来意)

14 comments:

回复 Roman1910 取消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